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并指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這是中央監管部門第一次出臺金融科技相關規劃,中騰信等專注為B端賦能的金融科技服務商將迎巨大發展空間。
根據《規劃》金融科技重點任務包括,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合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豐富服務渠道、完善產品供給、降低服務成本、優化融資服務,使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推動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監管頂層設計出爐,肯定了金融科技在改善普惠金融發展,尤其在提升金融可及性和服務效率方面起到的積極意義。以移動支付和小微信貸為典型的金融科技應用,切實解決了普惠金融發展面臨的成本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難以兼顧等問題,對改善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提高居民收入及其他經濟發展領域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規劃》讓金融科技定位被厘清——即賦能金融、向外開放、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金融與科技協同發展,金融機構通過技術創新應用,完善金融產品供給,提升金融服務效能;金融科技企業發揮科技優勢,與各類金融機構有機結合,各盡所能,各展所長,與各類實體經濟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相結合,共建金融服務生態圈,實現多方共贏。
金融與科技的協同是有底層邏輯的。監管政策和經營壓力促使金融機構不斷加大普惠金融拓展力度,但受制于對長尾人群服務能力和技術實力不足,往往沒有足夠的下沉能力。
中信產業基金控股企業中騰信是一家專注于獲客與風控的金融科技服務商,以消費金融業務起家,在過去幾年已經積累了相當規模的普惠客群與業務經驗,并在獲客、風控、運營等方面沉淀了經市場驗證效能的科技實力,有實戰經驗做依托,能夠給金融機構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打破上述發展瓶頸。
在風控方面,中騰信通過自主研發的反欺詐偵測系統、決策引擎系統、催收系統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的風控技術輔助服務,能將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防范細化至客戶借款的全生命周期。2014年以來,系統設置欺詐及信用風險規則上千條,信用風險模型及欺詐風險模型數十個,資產質量控制水平同業名列前茅,已為多家金融機構提供風控技術輔助服務。
在獲客方面,中騰信利用布局全國的營業網點及線上精準營銷引擎等打造多元獲客矩陣,加上自身大數據信用評級及人工智能反欺詐模型對客源進行初篩,能解決金融機構高效、精準獲客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風控或是獲客,中騰信始終強調站在金融機構視角,在了解業務基礎上思考客戶問題,既輸出科技,幫助合作機構打破現有服務門檻和壁壘,提升服務效率;同時還會以自身積累多年的實戰經驗為依托,輸出經驗幫助其自身能力獲得成長,真正做到與金融協同發展,多方共贏。
隨著金融科技監管頂層設計的落地,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勢必將更加緊密,中騰信將抱著更加開放的態度,與金融機構協同發展,服務普惠,共同把金融科技打造成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上一篇 未來銀行如何服務小微金融?